星期五, 10月 22, 2004

感謝大家

結束了這三週的課程, 現在細想,在不同的脈絡下胡亂放火是件冒險的事。感謝PK給我這個機會,也感謝大家容許我那快速含糊不清的普通話。如果終有一 日,alternative media, 無論是平面的,blog, wiki, IMC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刺激,並且時刻提醒著我們自身想像力與實踐力之貧乏,讓我們找到一種發出聲音的力量,那就是一大步了。

可惜在短促的時間內無能有更細緻的介紹與討論。另類媒體的歷史就是科技的前沿,讓我們好好利用新科技惠賜的禮物吧。朋友可到課程大綱的網頁上,按下網頁上 方的discussion繼續發言,或者利用此一版面互相交流,在我能力許可的範圍內,非常樂意參與,並且從你們身上學習。

在 香港的這段時間裡,我目睹了某種新社會力量的崛起,民間網政風氣與網路電台成為草根民主的彈藥,七一之後香港的主體性浮現,一種不再望向內陸民主而回顧 自身的眼光開啟了許多可能,長毛進了立法局,新生代有新偶像與新格局。我也感受到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師生那種令人親羨的感情,特別是這群可愛的老師,在各 自努力的路途中有著開放一致的腳步,永遠讓我想到六零年代Allen Ginsberg的詩句: It's hard to eat shit if without having visions.

也許明年世貿在香港的會議再見,也許你們到台灣的時候再見。

Happy blogging, and keep kicking!

cheers,
sq.

星期二, 10月 19, 2004

都市的病態規劃與管理

最近我的朋友阿丙撰寫了一篇評論天水圍屋苑規劃的文章,他對香港的社區正走向「高度 理性化」的規劃及管理模式致嚴厲的批評。而這篇卻令我想起上星期於嶺南永安廣場發生 的一段小插曲……記得上星期某天,我在學校圖書館溫習了兩小時,有點身心疲累、腰酸背痛,於是致電友人相約在永安廣場聊天休息。可能學期快將結束,同學也正在忙於留在房間溫習功課,所以廣場上人煙單薄、門可羅雀。我獨個兒躺在廣場的石檯上,仰望藍天白雲,深呼吸一口清新空氣,實在有豁然開朗的舒暢感覺。突然一陣對話機嘈音由遠到近傳過來,一位保安員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管理公司最近有新政策,不准同學於廣場躺臥,以免有阻觀瞻,當時實在有點掃興,很想與他理論一番。心想:「學校是同學的地方,為何待在廣場上舒展一下肋骨也要被嘮叨一番?」但眼見他也只不「打份工」,不想為難保安先生所以我拖起疲累的身軀站起來繼續等待朋友。

其實這種情況在近年的香港比比皆是,不只是嶺南的校園,甚至連政府、地產商,以至屋苑內的外判管理公司,他們對於如何掌握空間規劃及公眾應如何使用空間等議題也日見狹窄、短視及「非人化」。這種空間的「掠奪」,筆者並不認同它是「美化社區」,而是一種過度理性化的管理模式。最終只會引伸出一連串「非人化」後所產生的社會問題。至於它們將會或經已引發了甚麼的社會問題,筆者暫不作評論,大家可以先細讀下文,有時間的話希望大家回應深化討論。Fredie從錫安教雙氧水事件,到恒安的倫常慘劇,公共討論多集中於該社區的人口組成 (如大量新移民、低收入家庭) ,及政府公共資源之不足 (如社工、警方) ,然而該區的社區設計與都巿規劃,亦可是引致或加劇各社會問題的重要元素。天水圍跟其他社區的一大差別是政府及地產發展商的高度規劃。這裏沒有舊區,區內居民的生活所需,大多依賴於當局及區內最大地產商 (李大財主) 的規劃設計,不幸是兩者在區內的規劃同樣專注於管治性,這導致天水圍區的社區隔離特別嚴重,社區網絡難以建立,居民更易處於孤立無援之境。先談公營房屋,天水圍區的公營房屋設計,普遍著重的是管治的方便性,除天耀這較早期公屋的設計較開放,其他的多設上圍牆,僅餘三兩出口,依循的是犯罪學理論的管治考量,其代價是居民流通的便利及因圍牆帶來的隔離感。天水圍屋住戶跟商舖比例之低,恐怕是全港公營房屋之冠。若跟正在拆卸的早期公屋牛頭角對照,可發現牛頭角雖只得十二層高,但幾乎每層地下皆為商舖,由於量多租廉,經營者多為內居民,販賣貨品五花八門而價格低廉,既為區內帶來近一成的就業人口,亦成社區建立的重要基礎。

相反,天水圍的商舖數量少,部份屋苑住戶數千卻沒有商場(如天華或天逸苑),舖少租貴貨品貴,對區內低收入家庭而言,生活消費不便宜卻極度欠缺謀生機會,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像其他新巿鎮,青少年是天水圍的重要組成,但區內大多屋苑規劃卻似並沒有顧及他們的需要。難找青少年需要的球場與空地,代之以井然有序的長廊公園。對規劃者言,居民最好只是踱踱坐坐,因青少年們大量聚集是失序,跑跑跳跳是危機。

至於私營房屋,區內李財主住宅群的最大特色是隔離區 (ghetto) 式設計,該設計在不少西方及第三世界國家是可恥的標記,標示的是種族或階級的隔離與壓迫。在天水圍,此屋苑設計不單將內人與外人區隔,更成了附近公營房屋居民享用區內最大公共資源 (天水圍公園)的重要障礙。廷綿數百公尺的圍欄,將天水圍巿中心段段分割,天水圍不算大,卻佈滿冰冷的街道。也許天水圍居民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社工,更多的警力;而是一個更便於居民生活,更利於社區凝聚的都巿設計。住屋的意義,不在規劃者管理的便利,而在於居住者生活需要的滿足。阿丙

星期五, 10月 15, 2004

八樓刺文化04巡迴之 中大篇

八樓刺文化04巡迴之 中大篇

18/10-28/11音樂/影像/迷型工作坊/書籍/民化T-恤......巡迴中大/港大/嶺大/理大/城大/浸大

我們深信,任何真正的改革,由社會文化開始,

文化+行動,就是我們的刺文化

18,20,21/10 刺文化搶灘檔 1:00-6:30pm 文化廣場
視聽野:cd試聽/mtv蚊型放映
迷型工作坊:自製民化-T/靚靚去示威/香港大話任畫
你可以用某個方法交換以下的東東:街頭卡仔/社運書籍/CD/VCD/海報/t-恤......

18/10 SM混音 7:00-8:00PM 本部泳池邊
百份百原創lowfi作品 誠意為非典型國際大都會製作
有一群人,帶著一種關心、一種膽粗粗的嘗試、一種生活態度,去參與到一些社會事件中,並因著對音樂的喜愛,而生出了一些作品......

18-24/10 自.力.造.屋.展 全天候24小時 崇基書院王福元樓五樓展覽室
導覽時段: 19/10(3-6:00PM);20/10(5:30-7:3PM);21/10(3-5:00PM);23/10(1-3:00PM)
21/10自力造屋分享會 6:00-7:30PM 崇基書院王福元樓五樓展覽室

在官商操控的房地產市道以外,有一群香港市民默默持守著他們的家園,我們去到他們的家園,一齊傾下諗下勞動下,想到關於房屋/家/社區/規劃/發展/民主生活......

20-21/10 影像.感動.思索.行動:  社會運動電影節
由於知道中大有近年全港第一個大學基層關注組,也知道服務大家的合作社小賣店是全港第一家以大學網絡而成的基層女工合作社,因此,選擇在合作社前的泳池邊做電影節,放映電影節系列一的影片,與各位同學共同傾下講下......

系列一: 「貧窮」 / 「勞役」 / 「發展」 ???
貧窮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所致?
不論已「發展」地區,未「發展」地區,「發展」中地區,都有有錢人和窮人,可是,已「發展」國家,為何仍有貧窮?
有人說是全球化資本主義作怪,有人說是種族問題,有人說是性別問題,有人說貧窮不是問題,為何要做有錢人?又有人說,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底下,窮人是弱勢,但弱勢者就等於弱者嗎?且看不同的導演如何表述這些複雜的命題?

第一擊 20/10 7:00pm 本部泳池邊

《下午飯的菜》
導演︰黃祈貿 / 台灣(1996) 國語 達悟語 中文字幕 片長︰30分鐘  
討論嘉賓︰中大基層關注組
一般城市人覺得這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要不然就是獵奇的地方。原住民部落的年青人都要去台灣島找工作,留下老人,堅守傳統的生活。
富足,是一個可以被重新想像的詞語。 落後,是一個需要被重新反省的詞語。

《請給我一份工作》
導演︰楊明輝 / 台灣(1997) 國語 中文字幕
片長︰35分鐘   討論嘉賓︰中大基層關注組
香港有內地勞工,新移民勞工,人人話佢地搶飯碗;台灣有原住民勞工,台灣漢人覺得佢地搶飯碗--一個原住民中學老師,拍出原住民年青人的心情......

第二擊 21/10 7:00pm 本部泳池邊
《我與拾穗者》
導演︰Agnes Varda / 法國(2001) 法語 中文字幕
片長︰82分鐘   討論嘉賓︰中大基層關注組
在名畫《拾穗》的感動下, Agnes Varda 決定拿起攝錄機,拍下現代的拾穗光景。現代的拾穗者並不只出現在農田,巴黎人每日拋棄的東西原來多得驚人,收集既是遊戲亦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垃圾還是寶藏原來是觀點和信念的問題。

(請注意:觀影的朋友若幫襯合作社,可獲贈卷一張,請持卷向電影節工作人員索取電影節T-恤一件)

主辦單位: 八樓(即係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
網頁: http://www.smrc8a.org
節目查詢:阿邦 60898635 Benny 92883017
電郵: smrc@sinatown.com

社運電影節 16/10 開幕影片

社會運動電影節:影像.感動.思索.行動

就在你與我身邊

開幕影片

A Place Called Chiapas

導演:Nettie Wild 英語 英文字幕 
片長:92分鐘  討論嘉賓︰眾融頻道
放映日期: 16 / 10 / 04 ﹙星期六﹚ 放映時間︰晚上 7:30
放映地點更改為:香港基督徒學會
(九龍旺角旺角道11號藝旺商業大廈10樓 豪華戲院對面)
延伸:Chiapas and the Zapatista rebellion http://www.struggle.ws/mexico.html

第一屆社會運動電影節,我們把最後一個系列叫做「大地的顏色」,以表達我們對社會運動的願景.其中一齣閉幕影片就是關於墨西哥的為原住民土地權抗爭 的游擊隊 Zapatista

這支游擊隊的有趣在於,他們不只打仗,更打文化仗,展開互聯網攻勢,指揮官 Marcos 又寫了好多童話故事,以表達他們的抗爭理念,不只是在地的人民,更是全世界受壓迫者肢體相連的遠大理想,在一次遊行隊伍出發前的演詞中,Marcos說: 「讓我們行進,我們就是大地的顏色」可是,就如 Marcos 自己都提出要不斷反省,承接第一屆所提出的願景,第二屆的開幕影片也從 Zapatista 開始,A Place Called Chiapas 的導演,對 Zapatista 的運動是支持的,但八個月的山區生活,又讓她看見了,也提出了一些不知誰人可以解答的猶豫……

The Fourth World War

導演︰Richard Rowley and Jacqueline / 美 國 英語 中文字幕
片長︰76分鐘   討論嘉賓︰Big Noise 的香港聯絡人
放映日期︰17/10/04﹙星期日﹚  放映時間︰晚上 7:30
地點︰學聯會所 (九龍長旺道7-9號威特商業大廈9樓 豪華戲院對面)
延伸: Big Noise http://www.bignoisefilms.com/ ;
Independent Media Centre http://www.indymedia.org ;

為何播放 “The Fourth World War”? 香港,有戰爭嗎? 何妨是第四次世界大戰 ?

有說這是一條好看的 MTV ,觀眾在強勁的節拍下,透過畫面走訪不同地域的社會行動,包括歐美的反戰反全球化的行動、南韓工人的抗議行動、墨西哥民眾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行動等。 動感十足的畫面之中,又從不同背景的受訪者帶出對運動的看法,或者是對運動 ( 生活? ) 再走下去的疑問。

遠在天邊亦近在眼前,“The Fourth World War”與另一套開幕影片“The Land Called Chiapas”一樣都是來自外地,彷彿很遠;但兩套片子描述的抗衡正是世界上每個人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我們離不開階級、全球化、警權、民族情仇、資本 主義、共產國度帶來的問題。我們期待身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

投票選出妳 / 你 / 我的代表是出路?盡力在學業成就攀至高峰是終極?

奮起喊口號團體一致是良方?圓圓的地球,月亮得一個,不同的小眾群體也是面對著各樣的抗衡和局限。一位受訪的女子在片末說道,面向第四次世界戰爭的 臨近,她 / 他們不想走回過去運動的道路,並企盼走在街上是我們的生活。

她 / 他們是墨西哥的人民,每日與死神結伴,死亡不遠,沒有團結,人根本不能生存。走在一起的運動是生活、是生命;但在香港的地上,抗爭團結很少說成是生死存亡 的事,是因為我們有其他選擇?還是我們的土地貧瘠,不足以維持我們抗衡的生命?

面向循環不息的抗衡,在地 ( 香港 ) 的妳 / 你和我抱持的態度和視野到底是怎樣?

也許,前提是妳 / 你和我會選擇參與其中嗎?

是與否不重要,反正答案不應只得一個,只是如果妳 / 你也來看看這條好看的 MTV ,到時我們的血管擴張、脈搏噗噗跳動,談下去和幹下去的空間才會拉近。

願景 ...

第二屆社運電影節
費用全免 歡迎捐獻
主辦單位: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 (八樓)  
電影節聯絡人: Sue 98729264 Benny 92883017   
電郵: contact@smrc8a.org
網址:http://www.smrc8a.org/smff/

如何加入這裡成為team member

昨日因為時間太趕,沒有解釋的很清楚。

首先,你必須先在blogger.com申請一個帳號,開始自己的blog。然後,在課程上的wiki上, 留下你的blog url以及登記在blogger上的email,如此,當我們將你加入workshop in Clutrual practices的team member時,你會收到一封確認信。登錄之後,你會發現你有兩個blogger了,一個是自己的,一個則是這個MCS課程。

Happy Bloging!